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老钟经略相公
推荐阅读:名侦探世界里的巫师、独步成仙、我的谍战岁月、超级基因猎场、为什么它永无止境、御鬼者传奇、嘿,妖道、神秘让我强大、清都仙缘、透视神医在都市、
赵佶对种师道的封赏居然一时没有了主意,钟粟试探着问道:“这种师道原来已经是带兵将军,现在又身负兰州生产建设兵团重任,而今还惠及兰州方圆。
下臣的意思是,要不给他个经略使如何?”
大宋官职很是复杂混乱,就像这经略使,也是有大有小,大的完全就是封疆大吏,小的其实就是提领一块地方军队的将军,但却也是个很为耀眼的职位。
在原来的历史上,种师道的确凭着自己的军功,上升到了经略使的位置上,他和弟弟种师中经略西北,种师道为老种经略相公,种师中为小种经略相公。
种师中现在负责秦州守御,而种师道的情况因为钟粟的乱入,发生了偏离。
但钟粟想得更长远,往后的种师道,可不仅仅需要经略西北,他应该负责其大宋对外战争的总设计师,他应该是岳飞之前战神一样的存在。
既然和原来的历史发生了偏离,那就给种师道机会,现在大宋有四大生产建设兵团,本来是想让种师道一人提领太原和幽燕两大生产建设兵团的,可惜朝廷对他的信任始终有限,所以让他来到了兰州。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能力的人不管放在哪里,都不会影响他做事。
现在钟粟提出给种师道官封经略使,赵佶当即答应。
“经略使?这个封赏倒是不错,如若种师道真有能力,就算把西北交给他,朕也放心。对了,他还有个弟弟叫种师中是吗?”
“官家的记性就是好,种师中一直负责秦州防务,也算是治军有方的将军。”
一旁的洪六看到钟粟对他淡淡一笑,马上明白了,随口便说了一句。
洪六这家伙也算是八面玲珑,对现在的形势看的一清二楚,满朝文武,钟粟从先帝宋哲宗赵煦之时便已简在帝心,现在更是和当今陛下如同兄弟,两人只要是私下见面,总是老赵老钟的相称呼,反正这样的做法,洪六别说是见过了,听都没听过。
太祖赵匡胤之时,开国功臣赵普、石守信、高怀德算是荣宠有加了,但也不至于和太祖兄弟相称。
杯酒释兵权之后,这些人更是一个比一个低调,就算是对风雅之事一窍不通的石守信,也一心扑在了种菜养花上。
真正说起来,这些人都是聪明人,太祖害怕啊,害怕陈桥驿之事三次重演。
也正因为之前的种种忌惮,大宋对武将从来都存在偏见,总觉得只要是武将,便都有可能长了反骨。
所以就算到了一百多年后,这种想当然的思维方式依然左右着到大宋决策层。
可这样的弊端也是越来越明显,既然朝廷不信任,边关军将也不会那么用命,打了败仗会被朝廷斥责惩戒,打了胜仗又被朝廷堤防。
这样结果就是,大宋很神奇地出现了一批很会打仗的文臣,范仲淹、韩琦、章楶都是这样的人。
但真正说起本心来,这些人其实是不愿意的。
就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尔乐”的范仲淹,也担心会因为带兵而毁了自己的远大前程。
宋仁宗庆历年间,大宋朝廷想要把范仲淹等四位文官统帅的文职同时改为属于武职的观察使。
范仲淹便是四人之一,他在接到这任命后,上书坚决辞之,三次上表。
他向皇帝这样说道:“观察使班待制下 ,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为伍,第恐为贼所轻”。
看似说自己不适合担任武职,实际上还是不愿意。
范仲淹的这事情,算是开启了文臣耻于转武职的风气,导致唐代出将入相的优良传统在宋代处于终结的边缘。
但惯例归惯例,总会有突破惯例的。
种师道的爷爷种世衡所走的路线便和范仲淹等人完全不同,也算是文臣转武将的典范。
大宋和西夏开战以来,还是涌现出了种世衡、张亢等关心国防事业的文臣,他们可不不仅仅写一些华美的文章来赞颂边关将士,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用兵方略。
大宋朝廷则巴不得有人这么干,既然有人甘愿文臣转武职,那自然是乐见其成。
事实上,这么一番操作,种世衡居然成为了大宋种家军的开山祖师。
虽说种世衡最终也没有走向显达,但这种精神却传承下来了。
到了种师道这一代,现在恰好有遇到了乱入者钟粟,钟粟怎么能够坐视大宋肱骨郁郁不得志?
钟粟本来就是文职,这信任程度自不必说,种师道为统兵将领,现在忠实地为大宋西北国防事业奉献力量,何况随着钟粟的引导,大宋朝廷对武人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轻视和堤防。
赵佶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种都监经略兰州,官封经略使自然是理所当然之事,老钟这建议不错,下次朝议过后发明诏。
对了,兰州府王知州也算是个人才,协助种师道有功,也应该嘉奖,年底让他回京述职,朕想见见他。”
当皇帝的,不敢是内宫还是外廷,雨露均沾是一个技巧,也是智慧。
如果只加封了种师道,对王知州一句好话都没有,那往后两人的合作恐怕就要终结了。
听起来就是见见王知州,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小小知州,在地方是一方父母官,权力很大,当放在整个大宋政治高塔中,还真没有多大的权力。
所谓每年年底的进京述职,其实真正能够见到皇帝的人并不多,远远对着大庆殿看到皇帝的声影,然后拜上一拜,那就是最为正常不错的操作。
如果能够御前一见,说上几句话,那便是无上的恩宠。
按理来说,兰州府的做法深得赵佶的满意,但两人既然配合默契,暂时还不宜调动升迁,但只要有了这次的年底面圣,那升迁只是时间问题。
“下臣代种都监,不,种经略使谢陛下恩典。”
钟粟难得严肃恭敬地说了一句话,赵佶都觉得不太适应。
“这样吧,边地风沙大,朕有一件貂裘,明诏发往兰州时顺带捎给种经略使。”
赵佶说得轻描淡写,但钟粟这次真的有些吃惊。
这小子开始笼络人心,都知道以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爱将了。
话说回来,这是好事情,能将赵跑跑扶持到这个程度,钟粟觉得自己才是最成功的。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shandu.fun)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shandu.fun/xs/4/4778/189134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shandu.fun/4/4778/189134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