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去球再说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去球再说

推荐阅读:名侦探世界里的巫师独步成仙我的谍战岁月超级基因猎场为什么它永无止境御鬼者传奇嘿,妖道神秘让我强大清都仙缘透视神医在都市


    种师中稍作休整之后,继续一路向西,不将西夏的军队彻底打残,西夏仍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一开始,别说是种师中,就连种师道,心里多少都有一些疑虑。
大宋的大多数皇帝,都是同一个球样,同一个大宋,同一个皇帝。
想必这一届的皇帝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一开始有一些雄心壮志,一方面是要给天下百姓做做样子,我赵某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那注定就要先大闹一场再说,至于闹成了悲剧还是喜剧,显然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另一方面,登上了帝位,那种天下我有的感觉一定爽歪歪,新皇上任三把火,好歹得烧一烧,否则能对得这片锦绣河山吗?
但种师道和种师中很快发现,这一次,他们好像错了。
伐夏战争打到现在,朝廷依然没有出现太多异样的声音,枢密院的决心依然无比的坚定,只要啃的动,那就一直干下去。
每天看着那触目惊心的消耗,种师中总是有一些莫名的担心,他生怕某一点大宋突然资金断链无法维持。
因为这个,他不得不进一步严明军纪,每一粒粮食每一颗土豆,都是大宋百姓勒紧裤带省下的,绝对不允许浪费。
事实上,因为军队的后勤保障一直不错,还真有一部分军士过于乐观,难免做出浪费粮食的行为,发现了这样的苗头后,种师道毫不留情,二十军棍下去,一个个再也不敢胡来。
仅仅从后勤保障来看,种师中开始对这一届皇帝信心大增,但内心中的一丝担忧依然存在,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进军更加积极。
当然,他也发现,控制住了河西之地,大宋军队的肉食供应有了更大的改善,原来唯一依赖的便是金华火腿,可这种东西,供应量怎么都有限,其实就是个解馋的。
现在不同了,他发现越往西,肉食变得无比廉价,原来他也知道,西夏吐蕃这些地方以放牧为主,人们也以肉食为主,可没想到打到这里后居然亲眼见到了。
兰州生产建设兵团,本来就有盈利的功能,有点军企合一的意思,虽说所产物资几乎就是为军队提供,但也可以进交易,就如同现在一袋土豆拿出去,居然就拿换来一只羊,这种皆大欢喜的生意不做白不做。
大宋人固然觉得这些外族人好骗,其实不然,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各取所需,对于穷得只有牛羊的吐蕃人和西夏人,一袋土豆简直就是无上的美食,他们甚至都是带皮直接吃的,毕竟削皮会很浪费。
大宋军不是侵略军,对于抵抗着自然毫不留情,但面对手无寸铁毫无斗志的西夏百姓,他们绝不会随意痛下杀手。
西夏人不同于大宋人,一座城池只要到手,只要不胡乱杀人,很是会遇到巷战。
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一个主子,只要他们不会被抢了饭碗,谁统治他们又有多大的区别。
当然,对于大宋提出的为奴二十年,不少西夏人还是有情绪,可有情绪归有情绪,除了统计为奴籍,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自由稍稍收到一些限制,对于战败一方,这样的待遇已经不错了。
现在大宋每下一城,很快便会有官员就任,他们除了全力维护好地方治理,发掘资源外,另外一件事情便是兴办书院。
其实叫书院可能有些夸大,毕竟限于客观条件,仅限于少数人,而且来听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可这仅仅是个开头。
但钟粟知道,做这些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近乎白纸但又对外界略知一二的野蛮人,对知识还是有一定的渴望。
读书这种事情,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完全属于贵族干的事情,他们唯一可以干的,就是确保一家老小或者。
大宋的教书先生也很是高明,他们讲学并没有从丑化西夏统治者开始,只是知识的普及。
这些先生中,其实很有一部分就是钟粟的徒子徒孙,有些虽然不是,但也对汴京大学心向往之。
钟粟也早有打算,对于这些非汴京大学人士,只要有志于边地教化事业,统统接受一个月的职前培训。
短短一个月,虽然不足以完美洗脑,但有了礼部和国子监的大旗,加上汴京大学的爆表影响力,就算是榆木脑袋,他们也知道去了边地应该做些什么。
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当然是东华门唱名,但毕竟大家都知道,超低的录取率,意味着更多的人即便苦读半生,也未必会有什么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因素,没有人可以改变。
可不管如何,读书人中也总有一部分,对考取功名的态度相对淡然,能考上自然是好事,如果考不上,也不会多么灰心失望,做一些更实际的事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们有的选择著书立说,有的选择了老老实实做个幕宾。
但钟粟开发边地的做法,显然开辟出了一条新路,本来踟蹰不前的人还是不少,但看到汴京大学的人都如此踊跃,而且就连今年的新科状元和探花都果断去了,那便意味着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至于有的是去当官,有些只是当知识的传播者,反倒被大家忽略了。
边地苦寒是不争的事实,但也有着无数的机会,在汴京之类的大都市呆着,看起来固然光鲜很多,但其实没有多大的前途,倒是屡屡出现某几个读书人为了一个青楼女子吃醋不已之类的情况,早已没有了读书人的风骨风雅,只有风流下流,这样的生活实在没什么意思。
如果创一趟边地,说是建功立业或许有些夸张,但显然比现今浑浑噩噩要好得多。
除此之外,去了边地另有一样好处,会每人奖励一百亩土地,免租使用五年。
一百亩啊,虽然听说不够肥沃,但土豆之类的作物不挑土地,自己吃不完,还可以卖给大宋军队,也可以和那些蛮夷进行交换。
读书人自己或许不会耕种,但家人可以干啊,至于劳力问题,不够的话完全可以雇佣当地的汉人或者契丹人。
钟粟当初的考虑是,拿下了幽云十六州,大宋人如果愿意去创业,每人奖励耕地二十亩,三年免税。
政策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原因,西夏的不稳定因素更多一些,在不少大宋人的眼里,这些土地更像是抢来的,所以政策要更加宽大一些。
可幽云十六州在大宋人的眼里,那就是大宋的土地,而且真有一天收回了幽云十六州,大宋人口必定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如果还是每人一百亩,很可能会出现不够分的情况。
大宋这些读书人多半不会想这么远,一看可以为家人带来的福利,还是有很多人做出了决定。
总之一句话,去球再说。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shandu.fun)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shandu.fun/xs/4/4778/189136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shandu.fun/4/4778/1891369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